央视网评:ofo的"奇思妙想" 不该用在坑人上
2019/12/3 16:29:08
ofo押金再起风波。这次被用户吐槽的是近日其App上线的“ofo返钱”活动,该活动号称“无需排队,提现押金”,表示已向用户返利近700万元。
但所谓“购物返钱”,所谓“无需排队提现押金”,实质是这样的:一旦用户授权同意参加活动,押金转换为“ofo返钱”的同等账户余额;押金一旦转换,即不可撤销,不得要求将可提现余额改回ofo平台押金。这意味着,参加活动,等于用户默认放弃对这笔押金的索取,ofo平台对这笔押金不再有归还义务。这不是让用户上钩吗?
更坑人的是,押金被转换后也不可直接购物,而是需要用户另外花钱消费,才可获得“返钱”。对于这一规则的说明,ofo未作醒目标注,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入坑。
再来说说“返钱”活动,根据规则,在ofo中有押金尚未退还的用户可以享受双倍返现,即提现金额累计至20元时可以提现40元。ofo对活动设置了提现门槛,有99元、199元押金的用户最多可提现次数分别为5次和10次,次数达到上限后将不再享受双倍返现。
但是,要拿到这20元“返钱”,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额外花去十分可观的钱才做得到。例如,一包9.9元的纸巾可以返现0.8元,一箱售价39.9元的啤酒可以返现0.42元,一袋21.9元的零食可返现0.08元……按照这一规则,想靠购买这类产品来拿回当初的押金,可能要多投入上千甚至上万元。
也就是说,已经入坑的用户,就算真拿回了押金,却已在与ofo合作的第三方购物平台或其旗下“小鹿有货”平台上花了比押金多数十倍甚至百倍的钱。何况,这些商品在价格上是否合理还未可知。说不定拿回来的押金,其实在购物时已经悄悄地被ofo薅回去了也不一定。
这哪里是“无需排队,提现押金”,这分明是一个让用户继续“出血”的新套路。ofo已经不止一次在退押金上玩套路了。
去年,ofo和互金平台PPmoney合作,就曾引发广泛争议,最后不得不火速下线该活动。今年3月,ofo推出金币商城,将押金变金币消费,依旧套路颇多,不仅商品数量少,价格也明显过高,最终未获得用户买账。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印发《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里面特别提到“用户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同时要“在网络平台显著位置明示押金退还方式、程序和周期”。
对这一行业管理规定,ofo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其置之不理的态度。用户当初选择ofo,是基于对该企业的信任,如今想退回押金,却遭如此这般的算计。ofo不把“奇思妙想”用在经营上,却屡次跟用户玩套路。有关部门对此不可坐视不理,任由其继续戏耍用户。
- 以“财经时报”名头唬人违规办网丨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关闭一非法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网站
- 郑重声明: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撤稿邮件”,请各互联网企业注意防范
- 上海网信办抽查APP获取用户信息等权限申请情况 约谈23家运营企业
- 5月10日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沪开通“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投资人可去登记
- 举报没人管?您提交的信息可能无效
- 转发关于停止发放举报奖金的公告
- 举报电话恢复公告
- 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公告】关于再次督促上海市互联网应用商店开展备案的通知
- 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处理“上海热门资讯”等微信公众号
- 传播“房产新政”谣言 上海依法处理18个违规微信公众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
- 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 征集展播活动的通知
- 举报中心呼吁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上暴恐有害信息
- 最严食安法施行 网上经营需实名登记
- 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将在青岛举行
- 中国依法严惩网络攻击破坏犯罪 态度坚决 措施有力
- 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指出 加大网络造谣刑事民事惩处打击力度
- 关于贯彻落实“护苗2015?网上行动”的通知
- 关于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更名的公告
- 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成全球普遍共识
- 新规:禁止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危险物品信息
- 关于警惕“黑宽带”陷阱的公告
- 公安机关对14家违法信息问题突出网站进行挂牌督办整治 (第二批)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公告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告
- 收到垃圾短信可转发12110
- “扫黄打非・净网2014”倡议书
- 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200家“提名网站”名单
- 全国打假办:明年重点打击互联网售假
- 三中全会涉及IT领域改革政策一览
- 工商总局:网店雇“水军”恶意差评最高罚3万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报名通知
- 手机网民注重位置信息的隐私保护
- 网现二代证复印件生成器 如用于非法获利将涉罪
- 网购年货莫忘保存聊天内容 三大陷阱须提防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沪B2-20050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