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青少年在网络空间实施侵害名誉权行为纠纷多发
2019/12/24 14:23:50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吴文诩)“使用侮辱性语言、捏造事实;诉讼期间发起‘打赏’活动,组织粉丝为其筹款;涉诉侵权行为相对集中于各大社交平台……”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发布的《“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问题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近年来娱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粉丝文化迅速兴起,网络空间中青少年实施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纠纷多发,网络言论失范行为亟待规范。
报告显示,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作为被告的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比70%,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9岁。原告共涉及34名演艺工作者,职业多为演员、歌手,通过出演热播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及参与选秀综艺节目等受到广泛关注。
报告认为,在“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呈现出显著特点。比如,实施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时粉丝心态明显,侵权中多使用“饭圈”网络语言,法律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部分涉诉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受到同属性的粉丝群体追捧。
“更有甚者,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发起‘打赏’活动,组织同属性的粉丝为其筹款。”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介绍,在此类案件中,法院不仅判决被告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还认定被告因涉诉所获“打赏”款项构成违法所得,全部收缴以示惩戒。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19万件,其中,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3836件;网络名誉权侵权纠纷1075件,在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占比较高。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在互联网空间和互联网大众文化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青少年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
(来源:新华网)
- 以“财经时报”名头唬人违规办网丨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关闭一非法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网站
- 郑重声明: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撤稿邮件”,请各互联网企业注意防范
- 上海网信办抽查APP获取用户信息等权限申请情况 约谈23家运营企业
- 5月10日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沪开通“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投资人可去登记
- 举报没人管?您提交的信息可能无效
- 转发关于停止发放举报奖金的公告
- 举报电话恢复公告
- 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公告】关于再次督促上海市互联网应用商店开展备案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
- 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 征集展播活动的通知
- 举报中心呼吁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上暴恐有害信息
- 最严食安法施行 网上经营需实名登记
- 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将在青岛举行
- 中国依法严惩网络攻击破坏犯罪 态度坚决 措施有力
- 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指出 加大网络造谣刑事民事惩处打击力度
- 关于贯彻落实“护苗2015?网上行动”的通知
- 关于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更名的公告
- 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成全球普遍共识
- 新规:禁止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危险物品信息
- 关于警惕“黑宽带”陷阱的公告
- 公安机关对14家违法信息问题突出网站进行挂牌督办整治 (第二批)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公告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告
- 收到垃圾短信可转发12110
- “扫黄打非・净网2014”倡议书
- 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200家“提名网站”名单
- 全国打假办:明年重点打击互联网售假
- 三中全会涉及IT领域改革政策一览
- 工商总局:网店雇“水军”恶意差评最高罚3万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报名通知
- 手机网民注重位置信息的隐私保护
- 网现二代证复印件生成器 如用于非法获利将涉罪
- 网购年货莫忘保存聊天内容 三大陷阱须提防
沪B2-20050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