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2019/12/30 9:23:37
根据《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网民社会监督提供指引,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
一、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
1.在App中没有隐私政策,或者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
2.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
3.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难以访问,如进入App主界面后,需多于4次点击等操作才能访问到;
4.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难以阅读,如文字过小过密、颜色过淡、模糊不清,或未提供简体中文版等。
二、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1.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2.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发生变化时,未以适当方式通知用户,适当方式包括更新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并提醒用户阅读等;
3.在申请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或申请收集用户身份证号、银行账号、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时,未同步告知用户其目的,或者目的不明确、难以理解;
4.有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晦涩难懂、冗长繁琐,用户难以理解,如使用大量专业术语等。
三、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1.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
2.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后,仍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或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用户正常使用;
3.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超出用户授权范围;
4.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
5.未经用户同意更改其设置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状态,如App更新时自动将用户设置的权限恢复到默认状态;
6.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和算法定向推送信息,未提供非定向推送信息的选项;
7.以欺诈、诱骗等不正当方式误导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如故意欺瞒、掩饰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真实目的;
8.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
9.违反其所声明的收集使用规则,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四、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1.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
2.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或打开非必要权限,拒绝提供业务功能;
3.App新增业务功能申请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原有同意范围,若用户不同意,则拒绝提供原有业务功能,新增业务功能取代原有业务功能的除外;
4.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等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
5.仅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定向推送信息、研发新产品等为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
6.要求用户一次性同意打开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用户不同意则无法使用。
五、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1.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App客户端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2.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数据传输至App后台服务器后,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3.App接入第三方应用,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应用提供个人信息。
六、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
1.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
2.为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用户账号设置不必要或不合理条件;
3.虽提供了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但未及时响应用户相应操作,需人工处理的,未在承诺时限内(承诺时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完成核查和处理;
4.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用户账号等用户操作已执行完毕,但App后台并未完成的;
5.未建立并公布个人信息安全投诉、举报渠道,或未在承诺时限内(承诺时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受理并处理的。
(来源:中国网信网)
- 上海市网信办关于举报非法删帖和网络敲诈案件线索的公告
- 以“财经时报”名头唬人违规办网丨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关闭一非法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网站
- 郑重声明: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撤稿邮件”,请各互联网企业注意防范
- 上海网信办抽查APP获取用户信息等权限申请情况 约谈23家运营企业
- 5月10日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沪开通“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投资人可去登记
- 举报没人管?您提交的信息可能无效
- 转发关于停止发放举报奖金的公告
- 举报电话恢复公告
- 举报电话暂停公告
- 【公告】关于再次督促上海市互联网应用商店开展备案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
- 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 征集展播活动的通知
- 举报中心呼吁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上暴恐有害信息
- 最严食安法施行 网上经营需实名登记
- 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将在青岛举行
- 中国依法严惩网络攻击破坏犯罪 态度坚决 措施有力
- 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指出 加大网络造谣刑事民事惩处打击力度
- 关于贯彻落实“护苗2015?网上行动”的通知
- 关于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更名的公告
- 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成全球普遍共识
- 新规:禁止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危险物品信息
- 关于警惕“黑宽带”陷阱的公告
- 公安机关对14家违法信息问题突出网站进行挂牌督办整治 (第二批)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公告
- 关于欢迎公众举报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告
- 收到垃圾短信可转发12110
- “扫黄打非・净网2014”倡议书
- 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200家“提名网站”名单
- 全国打假办:明年重点打击互联网售假
- 三中全会涉及IT领域改革政策一览
- 工商总局:网店雇“水军”恶意差评最高罚3万
- 上海市第六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报名通知
- 手机网民注重位置信息的隐私保护
- 网现二代证复印件生成器 如用于非法获利将涉罪
- 网购年货莫忘保存聊天内容 三大陷阱须提防
沪B2-20050088-90